弹出窗口
首页 公交随手拍 失物招领

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动态 > 交通新闻

惠州日报:大交通构建大格局,惠州如何深度“融湾”


发布时间:2020-12-11

       今年初召开的市两会和省两会上,惠州提出的“丰”字交通主框架成为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通过‘丰’字交通主框架把市内各县区连在一起,同时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对接起来,让交通和城市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交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城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省两会惠州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上的一番话,描绘出惠州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

       纵观世界一流湾区,良好的交通是湾区城市振兴的先行条件。惠州坐拥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以及闽赣地区的枢纽门户。在“双区驱动”背景下,如何以国际眼光、湾区水平确立未来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大交通构建发展大格局?对于志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惠州来说,是一道重要命题。

       立足现有优势

       以高速快速公路网串联城市内部组团

       河惠莞高速公路惠州段本月将建成通车。加上10月份通车的汕湛高速公路惠州到清远段,今年惠州有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车里程约95公里。据统计,至今年底,惠州通车高速公路共18条,通车里程达851公里。

       高速公路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物资周转快、经济效益高和交通事故少等优点。更重要的是,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深刻影响着城市发展和地位功能的变化,有利于加快城市内部组团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

       从1991年开工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惠盐高速以来,惠州致力于打造“七横五纵一联”高速公路网,并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三个“半小时”目标,即所有乡镇半个小时都能上高速、所有县区半个小时都能到市区、全面融入穗深港惠“半小时生活圈”。

       从前两个“半小时”目标来看,惠州的方向很明确:将乡镇纳入全市高速公路网,加强各县区与城市中心区的联系。如今,这两个目标实现了吗?

       打开全市高速公路分布版图可以发现,全市只有惠阳区、博罗县、大亚湾区的乡镇已经实现半小时上高速的目标。惠城区的横沥、芦洲,仲恺高新区的潼侨、潼湖,惠东县的铁涌、平海、港口以及龙门的部分乡镇还无法在半小时内上高速。龙门县也没有实现半个小时到市区的目标。

       早在3年前,我市就提出推动城市形态从现在的“一城三组团”向“一市六组团”发展,在强化惠城、惠阳-大亚湾和仲恺-潼湖组团格局的同时,通过完善基础配套和交通设施,将博罗、惠东、龙门三个县城纳入城市组团规划建设。

       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高效的交通对接和基础配套,各个城市组团之间没有得到有效串联,无法产生“1+1>2”的效果。

       交通规划的前瞻性不够,交通格局不大气、视野不开阔,限制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路网结构体系不够合理,缺少内外联系的轴线通道……在关于惠州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的调研报告中,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提出了我市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惠州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但没有发挥出来。”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惠州向海发展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利用好海的优势,最大的瓶颈就是南北走向的交通轴线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虽然现有一些出海通道,但比较杂乱,不够便捷。

       “每个组团都是一个独立的城市,人们的需求在一个组团内就能解决。”一位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市组团与组团之间需要有效组织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惠州必须立足现有优势,加快完善高速快速公路网,串联城市内部组团。

       改变,正在发生。

       河惠莞高速惠州段即将在本月内建成通车,惠城区的横沥和仲恺高新区的潼湖将实现半小时上高速的目标,惠城与仲恺-潼湖两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惠龙高速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龙门县、博罗县中部地区至惠城区及以南、以东地区最便捷的通道,龙门直通惠州市区只需30分钟;连接广惠高速和规划河惠汕高速的环稔平半岛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建成后将实现平海、港口、黄埠等地快速衔接高速公路网络……

       去年底,惠州启动“丰”字交通主框架暨1号公路建设。1号公路北起广惠高速规划的汤泉互通,近期终于大亚湾石化大道,远期拟延伸至稔平半岛。项目自北向南先后途经博罗、惠城、惠阳、惠东、大亚湾等地。“该出海廊道将优化沿线地区产业资源配置,带动沿线和组团片区发展建设,推动惠州由临湖、沿江向滨海城市发展。”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如是说。

       根据《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我市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的目标是基本实现城市发展区各组团内部15分钟内上高速,各组团之间30分钟互通,中心城区30分钟可达。

       业内专家认为,“丰”字交通拉开城市格局后,将使惠州的发展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原来很远的地方通过便捷的交通可以实现半小时或一小时内通达,惠州各个组团可以串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将以更好的姿态融入大湾区发展。

       把握发展趋势

       以立体交通网打造门户枢纽城市

       今年4月,深圳发布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其中再一次提到了深圳都市圈的建设问题:推动深莞惠经济圈(3+2)联动发展,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对此,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发文称:“深莞惠经济圈联动发展,世界级湾区建设的展望,惠州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制高点上!”

       近年来,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加速,三市间城市居住通勤人数明显增加。随着科技、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三地通勤人数将进一步增多,对区域间便捷流通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强。

       在大湾区加速一体化的背景下,惠州被赋予建设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的重要使命。2013年以来,惠州从“高铁时代”到“航空时代”再到“城轨时代”,“三连跳”创下“惠州速度”,正一步步成为全省重要的门户城市和区域枢纽。

       虽然高铁航空城轨一应俱全,但从现状来看,这张立体交通网对惠州融入大湾区的助力还不够大。

       我市一份交通规划调研报告指出,惠州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交通枢纽分散,市区缺乏与高速公路相联系的快速通道,与核心城市联系不够紧密、不够高效。比如,惠州与广州珠江新城、深圳福田和前海的交通联系以公路为主,通行时间超过1.5小时;与香港中环的通行时间超过3小时。

       此外,厦深铁路在惠州境内设惠州南站和惠东站,却都不在城市中心区,高铁对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惠州机场航线覆盖80%以上省会和主要城市,但一些热门城市还有空白;莞惠城际半小时一趟,旅客数量长期偏少,没有在两地通勤上发挥更大作用;说好的深惠城际迟迟不见落地……

       对标国际一流湾区,我们发现,在缩短湾区城市的通勤时间上,轨道交通扮演着重要角色。高度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不仅把人流分散至地下,给地面腾出更多发展空间,而且迅速将湾区各城市串联成一个整体。数据显示,轨道交通占东京湾区的比重达到80%。

       “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和地域、产业等方面,更加接近日本东京湾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惠州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完善内部轨道交通网络,加快轨道交通和深圳轨道交通延伸至惠州的项目规划建设,使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快速公路无缝衔接,打造与周边主要城市半小时生活圈,增加各类经济要素在惠州聚集的吸引力,支撑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当前,惠州境内的赣深高铁和广汕铁路正在建设之中。“这两条高铁开通后将极大改变市民的出行方式,半小时生活圈可以到广州、深圳,一小时可以到香港,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变革。”市港口航空铁路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莞惠城际利用率偏低,目前准备延长8公里到惠州北站,以后加密班次,开通捷运化列车,使之部分替代地铁功能,深惠城际正在做前期工作,“以后,高铁到深圳、广州、香港将非常方便,莞惠城际和深惠城际带来便捷通行。”

       业内专家建议,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趋于饱和状态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快规划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交通快速通道,创造满意的通勤体验,促进产业和人才加速在区域内流动,通过搭建深惠“半小时交通圈”,共建优质生活圈。

       正是基于此,我市创造性提出“丰”字交通主框架规划。“通过构筑‘三横一竖’交通轴线,惠州将为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促进广深港等核心城市与粤东北地区互联互通作出积极贡献。”业内专家指出,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框架都是以“环状”“圈状”进行规划建设,开放的“丰”字型的交通规划就要打破这种思维,把惠州作为大湾区东岸辐射带动粤东北发展的枢纽门户这个优势和作用发挥出来,服务并融入大湾区交通体系,促进大湾区核心城市与粤东北地区的互联互通。

       探索升级模式

       以“交通+产业”提升城市能级

如果说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网打开了惠州拥抱湾区的大门,那么,依托交通发展产业、提升城市能级则是惠州融入湾区的胜负手。

       近年来,惠州交通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但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在规划理念、空间结构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离“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交通、产业、城市规划编制“各自为政”,交通设施与城镇空间、产业布局不够匹配。

       早在1981年,经济学家David Alan Aschauer就开创性地提出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尤其是高速公路、机场等核心基础设施能极大提高生产率。

       佛山作为珠三角城市敢为人先的典范,早已尝到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城市和产业双提升的甜头。13年前,佛山一环建成以交通带动产业发展的兴旺之路,助力佛山经济勇破6000亿元大关;9年前,国内首条跨市地铁线广佛线开通,助推广佛成为国内最好的同城化案例;3年前,顺德抓住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线的机遇,促使北部片区成为集聚广佛创新资源的核心区,成为广州大学城的卫星城。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各地纷纷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间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业内专家认为,惠州要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分享湾区发展红利,必须摆脱单纯就“交通”论“交通”的狭隘观念,以交通带动产业、优化空间,构建“交通、产业、空间”三要素高度协同的新型综合体系。

       因此,惠州实施“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不仅是为了完善交通路网,更要带动沿线产业发展。据了解,“丰”字交通主框架廊道控制宽度在300米或500米范围内,除了道路、绿道外,主要布置高端要素资源产业用地、公服设施用地等,并将严格把控,集约发展、聚集发展。“丰”字交通主框架连接起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等沿海园区平台,可以全面带动沿线产业园区发展,充分释放惠州广阔的土地发展空间和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惠州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根据《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通过东西交通轴线,惠州可以承接前海、横琴、珠西先进装备制造区等地产业,有效优化惠阳区临深产业结构,并构建空港经济区的集聚优势;通过中部交通轴线,可以承接广州南沙、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东莞滨海湾新区的金融、物流、高端电子信息及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可与仲恺高新区产生联动效应;通过沿江交通轴线,可以承接广州科学城和中新知识城的研发制造、生物技术、教育培训等产业,有效加强广惠合作,带动广惠合作产业区快速发展。

       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惠州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是培育大湾区高端增量的重要载体。统计资料显示,惠州土地开发强度约9.7%,远低于珠三角16.56%的平均水平,巨大的土地资源优势还未被充分挖掘。按照全市规划极限开发强度不超过20%计算,集中发展区可承载千万级人口规模。对此,业内专家建议,惠州要通过完善骨干交通设施建设,构建与国土空间相协调的交通体系,充分释放用地潜力,创造丰富的发展空间。

       7月15日,计划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惠州湾产业新城项目落子惠州,成为“丰”字交通主框架规划实施后,惠州引进的第一个由央企巨资打造的优质产业项目。惠州湾产业新城选址“丰”字交通主框架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交会处,位于大湾区东岸地理中心和全市几何中心,具备临深临海、两港依托的立体综合交通优势,不仅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创造空间,更将成为大湾区主要的增量空间集聚地。

       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认为,交通的“丰”将带来要素、项目、产业、发展的“满”,通过不断完善骨干交通设施建设,构建与国土空间相协调的交通体系,充分释放用地潜力,创造丰富的发展空间,加快促成外部产业转移,使惠州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高,大步迈向国内一流城市。

       “丰字交通主框架促进惠州与深圳、广州等城市在交通对接、产业联动和优质生活圈方面开展对接,有利于惠州承接深圳、广州等城市的优质产业和资本、人力等资源溢出效应。”林江建议,惠州此轮加快规划建设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交通快速通道,要搭建深莞惠“半小时交通圈”,共建优质生活圈,促进产业和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加速流动,助力惠州深度融入湾区。

       来源:惠州日报

主办单位:惠州市公共交通管理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惠州市惠州通智能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惠州市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惠州市惠城区下角丰山路3-4号综合楼四楼 邮政编码:516001
电话:(0752)7779950 Copyright © 2015 粤ICP备14022290号-2
关闭
关闭
关闭